GNSS/RTK天线/高精度天线

12年卫星导航行业积累

深圳市红心科技电子有限公司

全国服务热线:

188-2651-7057

新闻资讯

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RTK天线的安装方式和布线有哪些要求?

2025-09-15

RTK天线的安装方式和布线有哪些要求?

1) 选址与总体原则

开阔无遮挡:天顶开阔≥120°,尽量避免高楼、树冠、山体遮挡。屋面安装时距屋檐/边缘≥0.5–1 m。

远离反射面:与大面积金属面(栏杆、空调外机、水箱)保持≥1 m,降低多径。

避开强干扰源:与对讲机/4G路由/AP等发射天线水平≥1–2 m、垂直≥0.5 m;与高压线、变频设备、电焊机拉开距离。

稳定可复测:基站、长期点位应具备可重复测量的参考点,便于后续复核与复装。

安装姿态:天线盘面水平、倾角≤3°;如有指向标记,按说明指北或指定方位。

2) 典型安装方式与要点

A. 固定基站(屋面/地面桩/塔杆)

支撑结构:选用镀锌立杆或三脚架,抗风≥8级;混凝土基座/化学锚栓固定。

地平面(接地板/防多径圆盘):

L1 单频:推荐直径≥80–100 mm;

双/多频:推荐≥100–140 mm,导电性好、边缘倒角。

防雷:与独立避雷针保持锥形保护区(45°原则)。天线底座及立杆做等电位联接。

标定:记录天线型号、序列号、ARP(天线参考点)至地面标志的垂直/斜距。

B. 车载/机械平台

位置:车顶几何中心优先,远离行车记录仪/对讲机天线等;与玻璃天窗边缘≥0.3 m。

固定:磁吸底座+安全绳,或螺栓固定;车外走线经原车橡胶孔进舱,勿夹在车门。

地平面:金属车顶天然地平面;玻纤/复合顶需加接地片。

校核:做低速环线测试,确认转弯时解算不飘。

C. 无人机/UGV/机器人

重心与避遮挡:尽量布置在机体上方中心;与碳纤机臂/桨面保持距离,避免螺旋桨叶反射。

绝缘垫与支架:碳纤材料会影响地平面,需非导电隔离或专用底座。

EMI:与视频发射、数传、遥控天线分层/分区;电源与电机线束扭绞、加铁氧体磁环。

重量与刚性:轻量化但要抗振;落地后复测相位中心至机体基准。

D. 测量杆/背包作业

竖直度:使用圆水准/电子水准保证杆体垂直;风大时加配重或更换稳固支撑。

防护:雨天加防水罩;表单/设备连线要有应力释放与防脱。

记录:随测随记天线高度(ARP→测杆刻度或仪器基准),精确到毫米。

3) 接地与防雷

三段式防雷思路:

外部防护:避雷针/引下线/接地体,接地电阻≤4 Ω(条件允许越低越好);

线路保护:同轴浪涌保护器(N/SMA/TNC 50 Ω型),就近接地;

设备端保护:机柜电源SPD、金属外壳可靠接地。

等电位:天线立杆、机柜、浪涌器接至同一接地排,避免环流。

户外连接:防水处理采用自熔胶带+PVC胶带+热缩套三层结构。

4) 布线要求(同轴线/电源/数据)

4.1 同轴线选择与长度

GNSS工作在1–1.6 GHz,多数天线含LNA(28–35 dB)。线损过大将抵消放大增益,致SNR下降。

常用线缆及约损耗(@1.5 GHz,供选型参考)

RG-174:≈1.2–1.5 dB/m → 仅适合**≤5–8 m**

RG-58:≈0.6–0.8 dB/m → 适合**≤15–20 m**

RG-316:≈0.4–0.5 dB/m → 适合**≤20–25 m**

LMR-240:≈0.20–0.25 dB/m → 适合**≤30–40 m**

LMR-400:≈0.10–0.12 dB/m → 适合**≤50–60 m**

粗略核算:总线损(含连接头)≤LNA增益−10 dB为宜;超长距离可用低损线+塔底放大或移近接收机。

连接器:SMA/TNC/N 型同系列对接,尽量减少转接头;户外优先N/TNC,机械强度和防水更好。

4.2 走线规范

路径:避开尖锐折角;弯曲半径≥10×线径;不与电源线、强电线平行长距离,交叉尽量90°。

固定:每0.5–1 m设扎带固定,转角/进出设备处加应力释放;避免悬空抖动。

标识:两端热缩套标注“天线→接收机”、“长度/日期/施工人”。

密封:室外接头全部做三层防水(见上),接口朝下滴水环。

屏蔽与地:同轴编织屏蔽完整,避免因屏蔽开裂引入杂散噪声。

4.3 电源与数据

分层布置:接收机电源线与同轴分层走线;电源加共模磁环、就地接地。

雷区:室外到室内过渡处设置浪涌保护;机房末端加UPS稳压。

预留:为未来摄像头/数传设备预留独立线槽与管路,避免后期交叉干扰。

5) 调试与验收

识别天线型号与PCO/PCV:在接收机/基站软件中设置正确的天线型号,加载相位中心改正参数(若支持)。

SNR/卫星数:开阔环境L1信号SNR≥40 dB-Hz(多星多频略有差异),可见卫星≥20颗为佳。

DOP指标:PDOP≤2–3;持续观测15–30分钟看波动。

固定率/重测偏差:RTK固定率≥95%,同点重复测量平面偏差≤2–3 cm(视方案/基线而定)。

基线试跑:移动站绕点位行走与小半径转圈,确认不掉固定、不漂移。

记录文档:安装点照片(含周边环境)、天线/接收机序列号、ARP到参考点高度、线缆型号与长度、接头类型、防雷接地电阻值。

6) 维护与巡检

季度:检查接头防水,更新自熔胶带;测接地电阻;清理鸟粪与积尘。

半年:抽检同轴衰减(替换线缆比对SNR)、复测ARP高度与坐标;检查立杆锈蚀、紧固件松动。

雨雪/台风后:复核天线姿态与固定;查看是否进水与开裂。

车载/无人机:每次任务后检查磁吸底座、支架裂纹、线缆磨损,必要时当场更换。

7) 常见问题与快速处置

固定难/多径重:加大地平面直径或更换为防多径帽/扼流圈结构天线;抬高安装点位。

线损过大:更换为LMR-240/400,减少转接头;必要时增加塔底LNA。

EMI干扰:与发射源拉开距离并分层布置,在线缆两端加铁氧体磁环抑制共模。

进水氧化:重新端接,户外端头做三层密封;更换为IP67/68等级天线与接头。

定位飘:校正天线型号、检查PCO/PCV设置;确认杆体垂直与车辆/机体中心对齐。

8) 现场速查清单

点位开阔、远离反射面与发射源

天线水平、指北/方位正确,地平面尺寸达标

立杆/支架牢靠,防松、防震

接地/浪涌器已连接且就地接地

同轴型号与长度记录在案,弯曲半径达标,接头防水三层到位

电源/数据与同轴分层走线,跨接做滴水环

设备参数:天线型号、PCO/PCV加载正确

SNR/PDOP/固定率合格,基线试跑通过

全套照片与安装表单归档